政策核心举措
针对养老助餐、居家养老、上门照护等需求,鼓励社会力量(如餐饮企业、外卖平台、物业服务等)参与,按 “就近就便、价格普惠” 原则引导专业机构进社区。
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网运营,提供失能照护、老年食堂、助浴助洁等服务,通过公建民营培育规模化服务机构。
硬件设施方面,新建居住区配套养老托育设施,既有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嵌入式服务设施,提升智能化水平。
推动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,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对接资源与需求,降低成本。
国家发改委回应

司长刘明表示,老年助餐服务涉及多行业,将制定分工方案落实政策,解决老人就餐、就医、照料等急难问题。

北京案例
团结湖街道开办老年食堂,联合外卖平台推出 “一元钱配餐” 机制:街道补贴外卖小哥每单 1 元,平台与食堂共同补贴,为高龄、独居老人送餐,如 92 岁常奶奶通过该服务享受 18 元荤素搭配的午餐。
其他地区实践
上海社区开展老年助餐配送,老人可线上领取惠老餐补;
江苏扬中西来桥镇敬老院完成厨房电气化改造,出餐时间减少 30%,日供餐近 300 份。
江苏苏州案例

姑苏区将闲置老阀门厂改造为养老综合体,国家补贴 1600 万元,央企出资 2.5 亿元,提供 1000 张床位,涵盖社区养老、康复护理等服务,缓解当地 33% 老龄化下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。
入住老人表示,养老公寓包含食宿、洗衣等服务,生活负担减轻。
山东青岛实践
年轻团队研发 30 多款智慧康养产品(如电动轮椅、无障碍辅助设备),通过模拟老人视角(如负重行走、视力测试)优化设计,确保安全易用。

例如,电动轮椅经数百次侧翻测试,设计简洁;团队在无障碍实验室中模拟老人出行障碍,提升产品实用性。
总而言之,国家政策与地方创新结合,通过完善助餐服务、盘活资源、科技赋能等方式,逐步构建便捷、普惠、智慧的社区养老新模式,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。